供應鏈分工已成企業不可不為的議題。而透過專業物流,企業如何更佳管理供應鏈風險,以積極創造營收與價值?
■莊蕎安‧會計研究月刊資深編輯
物流其實包含了三種流,就是貨物流、資訊流,與資金流。對財會人員來說,資金流出買了原料進來,花費成本生產貨品以供銷售,若在整個流程中的資訊無法同步,將花費很多時間、精力去找尋資訊,也拖累了企業績效。舉例來說,財務人員為了要寄出請款單,想知道貨是否已經送到,於是財會人員詢問業務部門,業務部門再詢問貨運行,貨運行再問貨運行位於國外的窗口,國外的貨運行再問送貨的職員貨物遞件的狀況。經過層層關卡,所耗費的時間與心力顯然相當不值得。UPS在美國已經發展多年,在過去很長時間裡,主要的營業項目是包裹快遞。但隨著客戶的需求改變,從2003年時開始導入「整合商務同步化」。所謂的「整合商務同步化」,UPS總經理吳信翰說明,其實就是整合所有的服務系統,使客戶接受服務時,能夠即時得到透明化、準確而有效的資訊,以便於客戶進行決策。例如寄送客戶貨品為例,客戶若想追蹤目前運送的進度,以確定在貨物送達時可收取貨款,此時客戶可視需要經由網站輸入運送編號查詢,或是請UPS在送達時以email或簡訊通知,或甚至是在運送完成交貨時,在客戶的資訊系統產出已送達的訊息。因此,除了原本的包裹快遞之外,在海運、貨運、空運,還有倉儲服務中,建立了資訊同步化的系統,客戶可選擇被動通知(如自行輸入運送編號查詢),或是由UPS主動通知運送狀況。在2003年推出整合商務同步化之前,UPS大約花了十二年的準備期間。從1990年開始準備時,必須預估客戶在未來二十年可能碰到的供應鏈風險,而設計未來的服務型態,並且進行轉型。因為在過去所累積的經驗中UPS發現,物流不僅是只是貨物與資金的交換而已,更重要的是資訊是否能夠即時傳遞,使所有的企業、客戶,與UPS在相同的時間有完全相同認知的零資訊落差(on the same page)。吳信翰強調,零資訊落差除了增加物流的效率之外,最重要的好處,一是企業與合作廠商因為沒有資訊的隔閡,在彼此互動之間能培養更多的信任,與更好的夥伴關係;二是當企業透過良好的服務塑造更好的企業印象時,最好的行銷就是客戶的口耳相傳,而藉此擴展業務範圍。
......欲詳全文,請參考會計研究月刊285期第72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