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管理‧企業永續的正途
2008年年中,全球人口已經破67億大關,人類仍在得意技術的發達與創新,殊不知無瑕的藍天已被染上
灰濛濛的污漬,沒有選擇的餘地,本世紀將開打一場環保保衛戰。不環保,可能馬上被逃汰。
■張書瑋.會計研究月刊資深編輯
十幾年前的夏天,或許你沒有想過氣溫升到攝氏四十度是什麼樣的情境,但短短十數年光景,以現在氣溫上升的情況,若達到四十度以上,可能已不足為奇,無形中,全球氣溫上升已逐漸加速地球環境的改變。從外太空來看,地球是個美麗的藍色星球,也因為有大氣層的保護與調節,地球上的生命體才得以在適合的溫度之中安然生存與繁衍。不過這樣的平衡卻在人類工業化污染後逐漸開始崩解。根據美國前副總統高爾(Al Gore)2006年出版的著作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(An Inconvenient Truth),揭露了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(CO2)濃度比過去65萬年都來得高,已接近400 ppm(parts per million),而未來45年內,CO2含量可能將破600 ppm,加速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的結果,高山上長年不融解的冰川快速融化,就像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的覆雪,預計十年內可能完全消失;而孕育亞洲七大水源的喜瑪拉雅山脈持續融冰,下半世紀,全球將有40%人口可能面臨飲用水缺乏的窘迫;海水與洋流異常,生成更多強烈熱帶颱風和颶風,重創美國南部的卡崔娜颶風就是一例;水平面上升也將侵略陸地與動物的生存,細菌、昆蟲與植物的分布遷移,將使更多新疾病襲擊人類……雖然這樣氣候變遷是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的改變,不像就在你家隔壁昨天發生的事那樣鮮明,但等到發生了,危機卻十足致命。地球的自然資本因過度被萃取與耗用正在枯竭,大地正在反撲,但人類人口卻不減反增,2050年甚至預期成長至91億。相信再繼續下去,如同美國電影明天過後(The Day After Tomorrow)中只要來個超強暴風雨就讓整個北半球回到一萬年前的冰河世紀,其實一點也不誇張。環境是生存仰賴的一切,環保風險將遏止企業永續造成地球生態惡化,人類是頭號重犯。在1992年,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中,企業領導者就注意到環境影響永續發展的議題,並認同應追求經濟利益與環境雙贏的生態效益(Eco-efficiency),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解釋,這是「以少生多」的觀念,以前老闆給你一噸水要你生產一台電腦,但現在只給半噸水,卻要求生產兩台電腦,藉資源減半效益加倍的環保創新帶來機會與利益。當時會議也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GDP的7%援助落後或開發中國家,協助其開發、減貧與環保活動。然而在2002年續開的聯合國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上卻發現,十年了,全球人口仍在增加,環境問題仍舊惡化,之前提到援助,根本沒有一國達到GDP 7%的承諾,且十年前所提的環保議題似乎毫無進展。中國人說覆巢之下無完卵,西方人說,企業不可能在動盪且不安的社會當中,有成功經營的條件。眼見即將要邁入下一個十年,環境惡化的問題已經是不可逆的現象,企業若還不開始重視環保與因應永續的變化,在未受大自然力量摧毀前,其商業發展與品牌價值可能就遭阻斷。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張志安即表示,不環保的企業可能直接面臨到下列風險:1. 股價下跌,股東權益受損或致公司倒閉;2. 失去優質客戶,影響正常營運;3. 專案推行將受到法規趨嚴,或環保團體施壓的阻力,而被迫中止;4. 未來金融機構授信案,環保將納為其中一項評比指標,若環保風險值偏高的公司,可想見借貸成本將同等提高,以致無法借貸到理想金額或被迫接受較高的利率。在PricewaterhouseCoopers研究報告(Going Green)中,一位台灣代工廠的主管就指出,現在美國與歐洲的客戶,對於環境要求變得十分明確,要求比照國際最高標準辦理,若想要與他們繼續往來交易,就必須達到他們所指定的目標。環境需求迫切的問題,直接影響商業供應模式。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吳漢期也說,以前開大車,耗油量高,能源危機讓油價只會往上攀升,不可能往下跌,未來唯有研發愈節能省油的汽車,才可以生存下去;溫室氣體排放量超出安全界線,加速溫室效應,未來也只有空氣污染愈低、排放量愈減量的產業,才能經營下去,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。 ......欲詳全文,請參考會計研究月刊274期第52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